经广泛征求意见,学校党委会审定了学校2020年十件大事,现予以公布。
1.省委综合考核获第一等次,党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学校党的建设彰显新成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在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中荣获第一等次。学校位列2020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满意度排行榜第15位,顺利入选江苏省“一带一路”高职院校联盟,成为首批入选的30所院校之一。1个党支部入选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1个。学校团委获评“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江苏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省级示范服务基地。两部微电影作品在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四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中获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学校获评“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全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荣获“优秀”等级。“尹奎书记工作室”获常州市基层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称号。校工会被授予常州市2020年度“信赖职工之家”荣誉称号。1名辅导员获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名同学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2.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高标准编制“十四五”规划
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学校全面推进“863”计划,超额完成既定发展规划目标,综合办学能力和社会影响力跨上新台阶。学校2020年招生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新生录取人数突破4500人;面对疫情造成的严峻就业形势,学校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就业帮扶政策,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68%,困难群体就业率100%。学校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与趋势,成立“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省内外高职教育领域知名专家为我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前期论证,各项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学生各项竞赛成绩喜人
学校聚焦内涵建设,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胡格教学模式”实验改革深入推进。学生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9大类28个项目的比赛,获得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机器人系统集成”和“工业设计技术”竞赛团队以省赛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获得一等奖(第一名)1项,二等奖1项。学生技能竞赛成绩名列全省同类高职院校前列。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银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荣获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中,我校两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入选“千校千项”最美团队。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校长风采奖1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2部作品被江苏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
4.不断深耕协同创新内涵,科研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侯璐博士的《基于测量反馈控制的量子自旋系统最优演化过程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立项,孙斐教授团队完成的项目《小型挖掘机用斜盘式轴向柱塞变量泵关键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吴志强教授团队完成的项目《具有感知智能的工业混联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学校获得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立项1个,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二等奖1项,全年立项市级及以上项目22项,其中省部级项目8项,含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
5.劳动教育研究院和基地成功落户,学校劳动教育扎实推进
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江苏分院、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江苏)实践基地落户我校,使我校成为全国四家分院之一。学校扎实推进党委书记履职亮点项目,出版《大学生劳动教育教程》教材,多项劳动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多篇劳动教育研究成果和相关新闻稿件在《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江苏高教》等中央、省级媒体和期刊发表,教育部中国教育新闻网、职教之音、中国江苏网等权威网站连篇转载我校劳动教育新闻;江苏省教育厅编印《江苏教育工作简报》,以专题形式向全省教育系统详细介绍我校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职业技术教育》在卷首向全国推介我校劳动教育经验与收获;党委书记应邀出席江苏省高教学会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研讨会,并作为江苏省唯一高职院校代表作主旨报告。
6.全面推进“三金”工程,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逐步形成
学校全方位推进“金种子、金资源、金课堂”工程,扎实做好校长履职亮点项目。新聘11位“江苏省技术能手”等大师名匠兼职任教,团队目前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产业教授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大国工匠2名、全国技术能手2人、江苏工匠1人、省技能状元1人。《职业规划与方法能力》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批“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11本、省重点教材5本。获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7.全国智能化钣金制造职教集团成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进一步深化
学校首个实体化运作的全国职教集团——全国智能化钣金制造职教集团成立,政行校企研联动,培养紧缺高端人才,探索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和混合所有制深度融合办学新模式。“校企共建软通商贸产业学院”和“政行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特色的西太湖现代服务业学院”两项校企合作典型案再次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有4项案例入选的高职院校。学校受邀在第二届“新基建、特双高”人工智能“职教百强”院校长高峰论坛作产业学院建设主题报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获得社会认可,受到广泛关注。
8.全校师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实习学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全校师生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发挥自身优势,在疫情防控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学校选派1名教师参与严控疫情境外输入工作,2名心理健康教师参与武汉“心心语”心理热线和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志愿工作。校团委组织学生志愿者和黄石学生采用电话、网络等进行在线交流,联合录制抗疫手势舞《不放弃》微视频,视频分别被“学习强国”湖北平台和江苏平台采用。71名学生自愿加入“战疫有我、青春常在—居家青少年守护计划”,2000多位实习学生为企业复工复产服务,《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我校学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在“战疫有我 青春常在”2020年常州市大学生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中获“先进单位”,2名同学荣获“江苏省大学生抗疫先进个人”。
9.学校文化育人成效明显,又一名校友获全国劳模称号
2020年12月30日,我校优秀校友,1999届毕业生,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模具部部长吴宏胜荣归母校与师生座谈并寄语学弟学妹。吴宏胜参加了今年的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成为学校毕业生中继邓建军之后的又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吴宏胜是学校培养的又一位国家级工匠人才,2017年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时隔三年,他又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进一步彰显了学校文化育人的成果。
10.多渠道积极宣传办学成效,学校获省教育厅新闻双表扬单位
学校新闻舆论工作和教育信息报送工作在全省高职院校中排名前列,双双获得省教育厅表扬。学校还获得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新媒体类一等奖1项,消息类三等奖1项,新闻通讯类三等奖1项,版面类三等奖1项。摄影作品获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微电影作品《少年》获二等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等中央纸质媒体发表新闻作品15篇,在省级以上纸质媒体、网络媒体发表新闻作品近400篇,省教育厅宣传积分突破1000分,逐步实现对内凝心聚力、对外彰显形象的宣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