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创作“非遗传统手工艺”缠花作品加油奥运 为疫情和雨灾同胞祈福

发布者:宫乃安发布时间:2021-08-03浏览次数:1652


一手拿着细细的红丝线,一手捏着铁丝与卡纸裁成的花瓣,手指上下翻转,红丝线在卡纸上绕了一圈又一圈,不一会儿,一个火红的花瓣就在指尖诞生了。这双巧手的主人,是我校经贸管理学院19统计632班的学生薛雨婷,一名缠花手工艺爱好者。

心有使命 行有所为

近期,河南郑州等地遭遇历史极值暴雨,全国各地多方力量驰援郑州,参与抢险救援;江苏南京等地突发疫情,各地吹响疫情防控集结号,汇聚起抗“疫”磅礴力量;东京奥运会如火如荼进行,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运赛场升起。为了给中国体育健儿欢呼呐喊,国内疫情和雨灾同胞祈福,薛雨婷用手中的丝线缠出了多个爱国主题的作品,其中她最为满意的是五色相间的奥运五环、香自苦寒来的梅花和花品冠群芳的牡丹。“奥运五环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河南洛阳牡丹有着甲天下的美誉,南京的市花是梅花,我花了近30个小时来创作这组作品,寓意喝彩奥运、助力河南、加油南京。”薛雨婷自豪地说道。她还表示,假期里会继续创作类似的缠花艺术品,并把这些作品放到自己的淘宝店进行义卖,所得善款将全部用来资助学校河南等地受灾的家庭贫困学生。“钱也许不会太多,但却是我的一点心意,我想这段经历会成为我人生履历中的一段难忘回忆”。



千年之花 光彩绽放

缠花,顾名思义就是用多色丝线在以纸板或者铜丝扎成的胚架上缠绕出花、鸟、兽、虫等美术品。缠花植根较深,源于北宋,盛于明末清初,现存于民间的藏品多属民国时期,但数量极少,是一门珍稀的手工艺,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薛雨婷喜欢看一些美术类书籍,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大一时,她偶然间在微博上看到关于缠花的介绍,在认真研读了缠花的历史、制作流程后,薛雨婷对缠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尝试着自己开始动手制作缠花。从简单的山茶花到较复杂的牡丹花,再逐渐加入鸟类、植物类元素,使作品更为美观和丰富,目前她已制作200余件缠花作品,深得圈内爱好者赞誉。



匠人匠心 任重致远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冲击和时代审美的变化,缠花作为一项传统的非遗民间手工艺项目在现代社会的知名度并不高,其继承与推广受到极大的阻碍。在校期间,薛雨婷利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积累实践经验:为了降低缠花制作成本,她组建了线上材料团购群;为了扩大影响力,她开设了缠花淘宝店铺;为了提高运营能力,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SYB培训……

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接棒,薛雨婷即将进入大三实习阶段,她表示要继续做好一名缠花手工艺者,将缠花艺术进行改造创新,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融入当代潮流元素,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上缠花制作,让“非遗”活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年轻一代不断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