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入选名单。我校学生工作处邢凯岭团队申报的《双区协同系统集成,织密学生社区治理之网》入选2025年度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飞团队申报的《五金共建职教赋能: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新生态》入选2025年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典型案例,学生工作处黄静团队申报的《多种技术共融解惑守护危机学生成长》入选2025年度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这是我校首次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入选项目数量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位列第一,实现了在这一国家级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
邢凯岭团队申报的《双区协同系统集成,织密学生社区治理之网》项目,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学区”,重构“社区”,功能布局一体设计、育人力量一体运用,改造完成“一站式”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国防教育中心,织密集成化办公、网格化管理、连锁式服务、沉浸式育人的学生社区治理之网。学校建立楼层网格辅导员制度,成立社区辅导员工作室8个,实施辅导员24小时社区陪伴计划。召开“践行五个一线”推进会,选聘企业家班主任、校友班主任,组织“以大师引领未来大师行动”与“杰出校友领航未来校友行动”,统筹红纽扣研习空间、法律援助工作室、银发工作室等优质思政资源、特色育人资源进驻社区。将“社区”建在“社区”上,联合大学新村三社区等共建单位,举办“守望·常工业”社区文化节,组织“社彩缤纷”精品社团活动、“‘锋’华正茂”志愿服务活动、“强国有我 青春有为”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生社区、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三社联动”的生动局面,不断擦亮“守望·常工业”社区育人工作品牌,让学生的社区生活更加火热,未来发展更加光明。
李飞团队申报的《五金共建职教赋能: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新生态》项目,针对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普遍存在的“认识不到位、协同不到位、支撑不到位、互融不到位、评价不到位”难题,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协同推进,依托各校省部级项目和特色品牌等载体,如“教育部高校思政专项项目”“省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省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提质实验基地项目”“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农村初中院校共建法治教育模块化课程研究’”“省前瞻性项目-‘基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中小学法治教育创新实践’”等,强化平台搭建、队伍锻造、教学建设、教材开发、基地共建“五维联动”,用“金字”平台链提升“金师”人才链,打造“金课”教学链,激活“金材”资源链,建强“金地”育人链,“五金”协同,构建各学段纵向贯通、中高职横向融通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生态。
黄静团队申报的《多种技术共融解惑守护危机学生成长》案例,体现在危机干预与处置过程中,学校以守护学生生命安全为底线,以稳定学生过激情绪为关键,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建立积极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养育阳光健康心态为目标。案例体现了学校心理工作中凝聚的心理育人合力,始终坚持在日常工作中对重点关注学生实施实时预警全天候、妥善应对全链条、关心关爱全方位。未来,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心理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塑造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自2018年起组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项目建设,旨在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性、引领性的精品项目,建设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筑立德树人新格局,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持续建设思政工作队伍,在工作方法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培育具有鲜明常州工业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此次三个项目的成功获批,意味着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也是对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积极认可与高度评价。
学校将以此次获批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为契机,持续加强思政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及时总结凝练经验,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可复制推广的思政品牌,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贡献常州工业学院的智慧和力量。(审核:季华、李颖、杨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