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研讨会

发布者:杨曌发布时间:2025-05-15浏览次数:10

5月14日,我校举办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研讨会。全体校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席海涛主持。

席海涛在会上强调,创新团队要充分发挥学校现有平台优势,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以成果产出为导向,切实推动团队建设走深走实。他提出六点关键要求:一是严格选拔具备深厚学术造诣、专业领域深耕多年的团队负责人,发挥其引领作用,凝聚团队智慧;二是精准锚定团队定位,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需求,成为推动地方产业创新的“智囊团”;三是科学设定兼具挑战性与可行性的目标,激发团队成员奋斗热情;四是优化团队分工体系,秉持兼容并包理念,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五是细化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与任务清单,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六是要求职能部门主动担当作为,加快出台配套政策,为创新团队建设保驾护航,助力团队在学校发展与区域产业升级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校长杨劲松围绕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五点系统性要求:一是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建立动态评估与调整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创新积极性,激活团队发展动能;二是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师资培养体系,重点提升教师在创新思维、数字化教学、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的核心能力;三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模块化课程体系,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四是强化职能部门协同保障,完善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支撑;五是拓展国际化视野,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办学水平,为团队发展搭建更广阔平台。

其他校领导从党建引领、政策对接、校企合作等维度提出建议,强调要以党建为引领核心,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团队管理,聚焦技术攻关,全力构建产教协同发展新格局。

柔性引进教授崔胜民结合省级及国家级项目申报要求,为团队建设提供专业指导。他建议在申报材料中增设“创新团队跟踪表”,并严格规范材料格式与内容。同时,他强调团队需明确成员分工,制定阶段性成果目标与时间规划,对标省级教学团队标准优化建设路径,确保项目扎实推进,助力教育教学改革提质增效。

研讨会上,各团队负责人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核心任务进行成果汇报,展现出蓬勃发展活力。氢燃料电池汽车及核心部件创新团队联合博世汽车、理想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依托学校氢能源工程中心,聚焦氢能产业,突破关键技术;数智供应链教学创新团队以母婴产业学院为依托,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助力“五金”建设落地见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创新团队整合校内优质师资,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与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智能制造柔性产线创新团队以邓建军工匠学院为基础,对接区域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业,打造区域人才培养新高地。

此次研讨会是学校依托产业学院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创新团队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具有深远意义。学校将细化团队建设实施方案,强化职能部门协同支持,推动团队建设与项目落地“双轮驱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创新活力。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二级单位党总支书记、院长、教学副院长、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参加研讨会。(审核:郝福锦、李颖、杨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