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3金2银!我校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交出满意答卷

发布者:杨曌发布时间:2025-09-15浏览次数:11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近日落下帷幕。随着我校能源动力赛道参赛队荣获高职组银奖,我校师生代表江苏出战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决赛阶段的7个项目全部结束,共收获3金2银的好成绩。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于2024年由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升级而来,是教育部牵头、联合国家部委和事业组织举办的一项公益性、国际性职业院校综合技能竞赛。2025年,大赛充分考虑国家产业发展方向、重点行业、民生福祉密切相关产业和生产实践需要,共设置42个赛道,以“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为主题,搭建世界职业教育互学互鉴、友好交流平台,推动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从省赛选拔到世校赛备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校内校外导师团、行业企业专家,对7个参赛项目进行头脑风暴,优化比赛方案。备赛团队深入解读赛制与评分标准、积极备赛,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提高项目的技能性和创新性,打磨展示环节,圆满完成了本届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的比赛任务。

由陈伟、施琴老师指导,谢钧耀、周国庆、庞雨三位学生完成的“磁衡智检——无框力矩电机磁钢装配全息质检官”项目荣获智能装备应用赛道金奖。项目针对无框力矩电机转子制造中磁钢装配一致性差、质检效率低和动平衡难等行业痛点,集成AI视觉、机器人控制与智能算法,自主研发多磁钢同步装配工装、“匠研AI”视觉检测系统、双反馈伺服压装系统及自适应动平衡校正技术,有效解决了当前无框力矩电机磁钢装配存在的难题,逐渐形成了产教融合与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的行业新范式。由黄祥源、江海天老师指导,谢成威、沈朗泽、吕婷婷三名学生完成的“云空智造——车用扁电机刷架智能装配产线”项目荣获该赛道银奖。该产线集成2D/3D视觉识别、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工业云联与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有效突破扁电机生产瓶颈,彰显了项目的高度智能化与创新性。

由高雪、刘丽老师指导,包昊昱、黄博睿、徐乙轩三位同学完成的“云眼哨卫-化工园区智能监测与应急响应系统”项目斩获航空运输服务赛道金奖。项目以工业园区智能监测与应急响应系统赋能者为核心理念,遵循“需求牵引、技术融合、安全至上、实战验证”的原则,通过构建“感知-识别-预警-处置”全闭环的工业级无人机安全智控系统,实现工业园区风险早发现、险情快处置、救援稳投送的综合目标。

由杨瞻宇、周凯老师指导,胡露苗、张静怡、姚婷涓三位学生完成的“‘镍’磐重生——数智化赋能废旧电池资源化”项目荣获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赛道金奖。项目着眼废旧动力电池资源化蓝海市场,聚焦三元锂电池黑粉废料有价金属高值化回收关键技术,充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影像等技术,自主开发“镍浓度视觉识别检测系统”,首创毫秒级快检技术,解决了酸浸优化、高效萃取、高值回收中的关键技术痛点,显著提升废旧动力电池有价金属资源回收效率与经济效益,推动了行业技术升级与标准化,充分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由韩迎辉、李永杰老师指导,智能控制学院宋立伟、袁中政、罗语轩三位学生完成的“源随荷动——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微网平衡守护者”项目荣获能源动力赛道银奖。项目聚焦当下新能源应用的光伏发电、储能应用、新能源汽车充电3大板块,充分借助学校在国家级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牵头单位的作用,从苏文电能等企业合作项目中挖掘技术和应用创新点,将光伏发电的短期预测、绿能优先的电能调度算法等应用于项目中,显著提高系统的光伏发电自消纳比率及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微网运行平衡性。

成绩的取得,是我校深入践行产教融合战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依托国家级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的示范平台,我校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优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工匠精神为内核,构建了“产业引领—人才支撑—竞赛转化”的闭环培养体系。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产”的实践路径,将企业标准融入教学、工匠精神融入课堂、技术创新融入竞赛,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高效对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审核:蒋正炎、李颖、杨曌)

赛道

参赛学院

参赛选手

指导老师

获奖情况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材料工程学院

胡露苗、张静怡、姚婷涓

杨瞻宇、周凯

金奖

航空运输服务

智能控制学院

包昊昱、黄博睿、徐乙轩

高雪、刘丽

金奖

智能装备应用

智能控制学院

谢钧耀、周国庆、庞雨

陈伟、施琴

金奖

智能装备应用

智能控制学院

谢成威、沈朗泽、吕婷婷

黄祥源、江海天

银奖

能源动力

智能控制学院

宋立伟、袁中政、罗语轩

韩迎辉、李永杰

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