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我校召开2020年上半年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会议。校长杨劲松,副校长蒋新萍、姚庆文、吴丽云出席会议。
会上,杨劲松作“863”计划“三十大核心指标”进展情况汇报和讲话。他指出,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为鲜明旗帜,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新时代江苏“六个高质量”发展目标为根本要求,紧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高质量推进“863”计划(八大工程、六大重点项目、三十大核心指标),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改革,致力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成效显著。2019年,学校荣获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等诸多荣誉,在2019年度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中获第一等次,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2021年,学校将接受教学“诊改”试点复核,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十分重要。
杨劲松强调,新时代教学“诊改”在质量目标、教育管理、工作理念、价值取向等四个维度实现转变,将有力促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诊改”复核进入倒计时,时间紧、任务重,全体教职员工务必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高度重视教学诊改。开展教学“诊改”是学校实现“863”计划目标任务、争创第二批省高水平院校的重要举措。各部门要立足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和“诊改”工作实际,凝练诊改亮点,突出校本特色。二是要整体设计、协调推进。“诊改”工作与推进“863计划”争创高水平院校相结合、与其它党政工作重点项目相结合、与启动“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相结合,将诊改工作充分融入到学校常规工作中,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协调发展。三是要完善信息化平台,打造最强“学校大脑”。学校要以智能校园为基础,建构院校治理现代化新体系,打造“常州工业‘学校大脑’决策指挥中心”,形成精细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绩效动态考核的现代化治理范式,实现“数据驱动”的“全周期管理”,做到数据源头可溯、全过程监控、及时预警、及时改进,着力实现决策科学化、制度体系化、管理精细化、监督常态化、效能高效化。四是以质量文化和考核机制“双引擎”推动“诊改”常态化运行。各单位持续营造良好的“诊改”环境,推动“诊改”常态化运行。全体教职员工要发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克难而胜的精神,将“诊改”工作做细做实做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探索、新举措、新成果。他希望全校上下树立主人翁意识,着眼于学校发展全局,贯彻“全周期管理”理念,铸就质量文化,勇挑重担做表率,积极作为抓落实,凝聚“诊断与改进”的“常工业方案”,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会上,教务处处长徐伟作《服务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专业(群)调研及建设的路径》主题报告,教务处副处长王新解读《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高水平学院创建办公室(质量监督与控制处)副主任陈浩华作2020年诊改重点工作计划和五个层面信息化系统运行说明。
学校全体中层干部、科级干部、专业带头人和教研室主任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