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2025年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项目高职教育热点专项培训(教学法创新培训)在我校举办。本次培训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主办,我校和中德创新学习学院承办。培训特邀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立教师进修学院托马斯・胡格教授,现场为学员们解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逻辑。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马万全一行莅临指导,兄弟院校领导出席活动。来自全省多所高职院校的100余名教师参与为期6天的系统性、实践性培训。
马万全发表讲话。他首先提出四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课堂重不重要?”“胡格教育好不好?”“回去干不干?”“中国职业教育的未来有没有希望?”引发了在场师生的深入思考与热烈互动。
马万全强调,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历史性发展机遇期,已经跻身世界职业教育的前列。他指出,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回归教育本真,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将教学重心真正转向学生的课堂体验与成长收获。要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养分、实现能力跃升的成长沃土。他号召全体职教工作者要以前瞻性的眼光,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新形态,创新课堂教学新生态,共同谱写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我校党委书记席海涛作“产教融合:概念、理论与生态构建”主题分享,重点介绍了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围绕体制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五金”新基建、科教融汇服务产业发展以及实体化推进联合体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校长杨劲松对本次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殷切期待。他指出,职业教育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期,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一支“懂理论、精教学、能创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才能推动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他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在培训中聚焦教学中的痛点难点,通过小组研讨与成果打磨,形成可落地、可推广的教学设计方案,真正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培训以“创新、融合、实践”为核心宗旨,围绕教学法创新、信息化教学、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高职教育热点领域,构建“理论+实践+反思”的培训模式。师资团队兼具国际视野、行业深度与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中外联动、校企协同、跨校合作”的特色阵容。其中,托马斯・胡格教授作为核心授课专家,以其深耕职业教育领域数十年的教学经验,从行动导向教学原则出发,通过案例剖析与互动研讨的方式,为学员们解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逻辑。
培训期间,厦门大学王洪才教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校长杨欣斌教授、北京大学陈斌教授、南京工程学院郁汉琪教授、河海大学副校长沈扬教授等专家分别围绕“实践优位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项目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新阶段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思考与实践”等方面,为培训注入了对教育学研究的深度思考。
本次培训采用日常考核、过程考核和总结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案,并设置了学员分组汇报学习心得与成果等环节,不仅为参训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更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强化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衔接,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审核:季华、戎晓云、杨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