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潮起两岸 能动未来”两岸新能源悦读会暨产业发展沙龙在常州举行。活动由海峡经济科技合作中心主办,常台青年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和由我校牵头的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共同承办。活动汇聚了省市台办、两岸新能源领域青年精英、企业代表及台商代表等共计120余人,通过参访实践、主题研讨与悦读分享,共探产业融合新路径。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檀祝平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分享。
常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杭芸向与会者介绍了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的建设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规划。杭芸指出,深化两岸合作与交流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升级。她强调,常州的新能源产业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仅为两岸企业搭建了广泛的合作平台,也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更多机遇。此外,她还鼓励与会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共同增强两岸新能源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携手推动两岸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檀祝平受邀作主题发言。他详细介绍了国家级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概况,从建设背景、特色做法和建设成效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行业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路径。他表示,联合体发展建设坚持以“联”促“合”,夯实体制机制建设;以“合”促“融”,推进产教资源集聚;以“融”促“实”,深化协同创新发展。他强调,未来,联合体将持续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以“人才链”升级“产业链”,以“创新链”激活“价值链”,赋能筑基引企、聚链育才,聚力数智融合,为地方乃至两岸新能源产业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会上,两岸代表就“新能源产业发展及技术革新”“产学研协同凸显竞争力”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代表们交流了新能源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市场动向,并分享了各自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经验,共同探讨了实现技术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可能性,强调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我校毕业生、现理想员工朱岩、周曈围绕“突破”“责任”两个关键词分享了感悟,展现了新能源领域青年人才对事业发展与人生成长的思考。
此次活动是由我校牵头的常州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建设的又一重要推手,亦是全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实践展示 。既展现了常州在新能源产教融合领域的探索成果,也为两岸产业交流提供了“人才赋能产业”的生动范本。学校将依托联合体与共同体的“两翼”平台,以产教融合为引擎,助力常州推动新能源产业向“高精尖”迈进,让“潮起两岸”的产业浪潮,激荡出“能动未来”的澎湃动能。
据了解,会议同期举办了“汇聚青春力量 同心共创未来”2025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不仅为两岸青年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还挖掘了一批具有潜力的创新项目,为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大赛也为优秀项目提供了资源对接和落地支持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我校党委统战部、产学研合作处、机械与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师团队参会。(审核:褚守云、李颖、杨曌)